解决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要灵活使用各类教学方式,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搭配使用中提高党性教育效果。加强党性教育要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集中性教育是党性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指党员干部在一段时间集中在某一地方接受党校或基层集中力量的系统性、针对性的党性教育,以查找党员干部遇到的集中、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困惑和突发、特定困难。集中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办事创业水平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是总结党性教育成果和经验的需要,,须将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作为根本目的,在把握不同党员干部特点下创新党性教育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党内民主,用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拓展集中教育路径。 经常性教育要求长期、系统地对党员干部开展培训,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中,中央提出要将经常性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路径、作为党的建设重要部分抓早、抓实、抓好。胡锦涛强调:“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①,一个党员现在是榜样不代表永远就是人们学习的楷模。党性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或保持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始终保持先进的。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一员,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容易受社会风气影响,要不断增强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抵抗力,提高党性修养,就要长期、系统地经受党性教育,进行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 集中性教育是阶段性的、有特定主题、能够解决突发事件的教育,教育效果不持久,经常性教育是长期、系统性培训教育,教育效果持久,但解决突发事件能力较弱,将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持续党性锻炼的同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党性教育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添加特色主题教育,将枯燥无趣、晦涩难懂的党性教育理论通过特殊事件、特定主题展现在党员干部面前,改变党内政治生活在党员干部脑海中严肃、刻板、无意义的固化印象。创新党性教育路径,将集中性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升教育质量,造就一批政治修养足、专业素养强、理论修养高、道德品行好的干部队伍。高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