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国民党从贵州调来善于爬山路的一O二师,驻在大别山区的中心金家寨。这些“蛮兵”到处烧杀抢掠,强迫群众砍光许多山林树木,实行移民并村,将山地居民逼至平畈,造成田野荒芜。他们妄图以这些卑劣残酷的办法将大别山区变为无人区,以断绝红军的供给,置红军于死地。敌人这样做的结果,虽给红军的活动带来了一些困难,但他们自身的供应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他们不得不将从外省搜刮来的大米和油盐调进山区来。当时,敌军的主要交通运输是靠在史河放毛排。
农历六月十五日的中午,道委派出到霍邱洪集一带侦察地主土豪存粮情况的红军侦察员,在途中遇到一个农民。40来岁,肩上挑着一担食盐,从史河岸边爬上山路。李耀等侦察员轻步迎面走过去,问他沿途看到什么没有?那农民打量李耀等侦察员一番后,放下盐担子说:“我看到有七八十对毛排,排上尽是货物。听说是三天前从蚌埠装船,由淮河驶入史河口,然后转运到毛排上的。经过夏店子、黎集,今天可能放到叶集以南20里的地方。”停顿了一下,他又说:“听说毛排上运的是大米,还有油盐、罐头、军装等,每对排上都有兵押着。”
侦察员自我介绍道:“我是红军,你跟我到后方走一趟好吗?”农民满口答应。两人边走边谈,很快走了四五十里山路,赶到熊家河的横山,到中共皖西北道区委员会报告了以上情况。与此同时,道委派出的另外几路侦察员也回来了,报告了国民党军押护几十对毛排从史河上运来100多万兵员的消息。
皖西北道区负责人兼游击司令部总司令高克文和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师长刘德利同志分析了这一重要情报。他们认为,叶集到上磊子有50里路程,毛排沿水路一天能行30里路左右,明天早上不到上磊子,中午定能到达;史河两岸山高路险,河道蜿蜒,地形复杂,选在大龚岭到梅山之间的史河两岸来袭击敌人最有利。因此,他们立即命令各单位当晚做好行军作战准备。
晚上8点多钟,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和各主要战斗部队集合在陈家寨对面的朝阳山下,在这里作了打毛排的战斗动员后,部队浩浩荡
荡地出发了。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发动了上千群众,有的带着扁担、箩筐,有的带着笆斗、口袋,紧紧地跟在队伍的后面。
游击司令部总司令高克文爬上和萝卜尖山相连的蜂子笼总指挥所。这时独立团战士正忙着挖工事,电话机已经架起来了,电话线直伸向八十二师师长刘德利指挥的地点——银湾附近的山下,刘德利在那里负责指挥正面战斗。
战斗到天黑,被围困在梅山的两营敌军大部分被消灭。只有很少一部分逃到山上去了,小山下一个营的敌军全部被歼。除了躺在史河岸边的400多具敌军尸体外,红军还俘虏了100多人。
天黑了,虽然大股敌人已被歼灭,但各个战斗单位仍按原来的部署,坚守各个阵地,防止敌人的反扑,保护群众把上百万斤的货物卸运、转送到道委机关后方。
打毛排战斗的胜利大大缓解了皖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军需物资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严重受挫,皖西北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