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随同全县宣传理论骨干培训班到福建学习、调研,先后到了福建的武夷山、古田会议旧址、永定土楼,并重点考察了厦门市的旅游业。在接受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了解到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做法,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得到诸多启迪。同样是红色之乡,他们的模式虽然有其不可复制性,他们的资源层次我们不可比,但其蕴涵的工作方法和发展观念,还是值得我县学习、吸收和借鉴的。结合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略有思考。
一、厦门市旅游业的做法与经验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近年来,厦门荣获国家人居环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厦门近年还新开发一些景点,尤其是争取到特别的政策而新开发的“海峡游”,可以落地办证游金门、澎湖等地,更是开两岸旅游之先河,激发了全国游客的广泛热情。
1.确立旅游业的战略地位和总体定位
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他们将旅游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来抓。为此,他们推出了“五个十”旅游重点工程,以大力推进景区点建设为重点,实现项目带动战略,力求增强厦门旅游吸引力。“五个十工程”即“十大旅游景点”“十大旅游饭店”“十大旅游基础设施”“十大特色街”“十大场馆”重点建设项目。厦门正在加大对旅游的硬件投入、政策倾斜和法治建设,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逐渐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
为了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激发更多人对厦门的旅游向往,厦门市打出了文化牌。有人说,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厦门这座城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过滤、渗透,其音乐、诗歌、小白鹭舞团等文艺现象已形成文化品牌。5A级风景区,海岛鼓浪屿素有“钢琴之岛”“琴岛”“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岛上住家的钢琴拥有率居全国前列,时常有琴声从红顶白墙绿树中飘出,随着钢琴节的举行,鼓浪屿已成为爱乐人心中的神圣殿堂。一年一度的诗歌节吸引了大量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前来参加,他们不由自主地将现代诗人舒婷和她的居住地鼓浪屿联系在一起文化名人马未都先生的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厦门分馆落户在鼓浪屿的淑庄花园内。宗教文化节、购物节、美食节、国际马拉松赛、国际旅游节、花车巡游、历史人物纪念活动、焰火晚会、龙舟赛、中秋博饼节等琳琅满目的节庆活动的举行屡屡将厦门推至人们的视线中。厦门逐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树立了“海峡、美丽、文化之都、时尚之都”等形象。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充足的宣传经费,大手笔的宣传,使厦门旅游业在全国及世界都已经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厦门市政府投入的宣传专项费用高达2000万元。另外厦门市旅游管理部门还从星级酒店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旅游宣传经费达3000万元。一年5000万元的宣传经费,保证了厦门市的旅游业保持较高的知名度 。
4.加强管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打造“旅游天堂”
厦门市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是相当闻名的,他们的道路卫生整洁,他们通过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实行“禁摩”,马路极少塞车。还有,我们所到之处,不管是导游,还是宾馆酒店的服务员,都做得十分礼貌、热情和周到,市民也非常文明。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品质有了很高的要求。制定了《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办法》制定了《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指导和规范行业的发展。成立旅游质量监督所来负责处理旅游投诉、进行市场检查等工作,多手段打造“旅游天堂”。
5.树立融合意识,推动客家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群。它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是客家人的杰作。她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形式”。当地政府和人民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立足现有条件,积极开发打造旅游品牌,使客家土楼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中最大化地发挥了品牌效应。
二、我县旅游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县两区结合部,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应当肯定,近年来金寨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发达省份相比却相差甚远。
1.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
依托红色旅游路线,打造“红、绿”相融合的旅游产业链远未形成,天堂寨虽成功晋级为国家5A级景区,然而并未与周边的景点有机结合,而是自成一派,形成小作坊。红色景点虽有文化内涵,但热的时间少,冷的时间多,可游性、互动性、亲民性不强。另一些零散的景点,有看头,没说头,没有太大文化底蕴,参观的时间也较短,特色不鲜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宣传力度不足。
(1)全县宣传力度缺乏整体性,往往力量分散、主题不明,各乡镇之间缺乏品牌共创、联手宣传促销意识,各宣传各的多,宣传整体形象的少;
(2)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不够,没有统一的宣传造势方案,宣传上缺乏系统性、持续性,阵发性、随意性较大;
(3)宣传强度弱,手段相对单一,尤其没有大的造势活动,难以产生轰动性效应。这样就容易导致拳小面大,钱花了,却不能提升影响力的尴尬局面。
3.政府的主导力不强
旅游业定位模糊,还没有摆上应有的战略高度。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旅游局有限的人手要承担带动全县经济大发展的重任,这与现实的困难和所承担的职责不相称。政府应尽快出台系统性的规划并给予相应人、财、物的保障。
4.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进入我县唯一的省道可以用破烂不堪来形容,这一点也不为过,往返我县不走高速或乘坐动车,可用“活受罪”三个字形容,从县城前往各景点的路也多半为双车道,且部分路段损毁严重,雨天积水,晴天扬尘,经过天堂寨的必经之路素有十八盘之称,这傍山险路让众多自驾游客望而止步,试问这样的交通怎能满足大众对休闲旅游的追求?
5.景区承载力不高
目前我县接待标准和能力都比较低,仅有1家四星级宾馆尚未营业,接待稍大些的旅游团队和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就勉为其难了,天堂寨景区内在高峰时段住宿往往供不应求,商家此时借机漫天要价,这带来的不仅仅是口碑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客源的流失。
6.旅游环境不佳
(1)有些景区生态资源保护不够,对污染物排放达标管理不严,在前往部分景区的路段中,采石厂、采砂场等产生大量的污水直排入河道,严重影响河道的水质。进入天堂寨景区给游客的第一印象是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购物场所垃圾遍地。
(2)一些外地旅游车辆进入我县境内,时常遇到拦路罚款现象。一些人反映,通往景区的部分路段限速标识设在靠近拐弯处,不明显,而且只有限速标识,没有解除限速标识,经常有外地不知情的旅游车辆因超速被罚,影响了游客的情趣。
三、 厦门旅游业对金寨发展的启示
金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城林俱备,如何更好地在保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依然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应该学习福建厦门、武夷山等地的经验,充分利用本地每一个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出一个个旅游文化经典项目,打响金寨的文化品牌,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金寨来游览、投资。
1.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1)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重要战略来对待。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是最好选择。各级党委、政府应把旅游业发展摆上龙头地位,像抓工业、招商引资、城镇建设那样抓旅游业发展。
(2)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绩效考核机制。实行旅游业目标考核责任制,以奖惩引导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我县旅游精品。
以梅山为核心区域,以南溪、斑竹园等地为重点支撑的红色旅游区域;以天堂寨为重点,吴家店西庄温泉为适应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域;加大旅游产业的结合度。整合红、绿两大特色资源,着力挖掘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结合起来,以“绿”带“红”、以“红”托“绿”,做到文旅融合,相得益彰,打好特色牌,提升旅游品位。
3.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
(1)加快旅游景区交通设施建设。制定全县旅游交通规划,提出分步实施方案。第一步,应抓紧重点景区与国道、高速公路的连接线的建设。第二步,尽快建立重点景区如天堂寨、西庄温泉、斑竹园等之间的快速通道,实现区域交通微循环,为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提供硬件支持。道路建设等级应尽量高一些,目前有些地方利用公路“村村通”工程连接景区,宽度应由3.5米加宽到至少5米,以适应大型旅游车辆进入的需要。
(2)加大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景区集中整治活动,治理污染源,确保“三废”达标排放;拆除通往景区沿途的违章搭建,确保道路畅通、环境和谐。长痛不如短痛,对严重污染景区的企业要坚决关闭。应注重强化景区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和办法。
(3)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准入制度,强化旅游投诉处理与执法力度,为游客创造一个愉快舒适的旅游环境。(解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