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寨县如何注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

发布日期:2014-05-04
点击:

    金寨县近年来,充分认识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特别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如金寨县近年来大力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以此带动旅游发展战略,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打造大别山旅游经济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特别是,2012年以来,金寨县委、县政府紧抓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全国人大提出“三个集中”帮扶金寨以及省委、省政府作出“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工作的重大机遇,以打造“红色旅游名城,绿色旅游名县”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倾力打造“红、绿、蓝、美好乡村和山地”为文化内涵的五大旅游项目,努力实现全县“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宏伟目标。 
 一、能做到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金寨县委、县政府,在2012年11月以来,组织全县干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十八大鲜明强调: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思想领地和精神家园,是信仰依归和创造源泉。 
   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是维系软实力的灵魂。即文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动力。 
   因而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非常重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 
二、充分挖掘和努力传承我县古文化和传统文化 
   我县古代文化底蕴深厚。 
   我县属于六安境内,六安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这些都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 
   “五礼”:“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 
    “五刑”“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  
九德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禀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 
   “九族”: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 
    我县非常注重这些古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同时,我县又非常注重弘扬传统文化。 
    金寨县人民非常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红色文化精神,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听党话,爱国家,具有良好的形象。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和品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文化兴县的基础。我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形成了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团结拼搏、创先争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县人民千方百计加快发展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进取精神,能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金寨精神是最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都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提。 
    金寨县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发扬战争年代那种“拼”命的精神,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能力,才能彻底改变金寨的面貌。 
    金寨县人民特别注重发扬励学重教的优良传统。如老区金寨人民对于子女上学最为重视,即使是女孩子,只要她自己念得进去,家长倾其所有,哪怕再艰苦也会大力支持。在革命战争年代,汤家汇就建立了列宁小学和笔架山中学。1990年,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金寨南溪镇建立。希望工程为金寨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5000多万元的投资,援建了106所希望学校。近三年来,金寨县还先后投资6100万元,改造了中小学教学用房78500平方米,彻底消除了D类危房。农村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城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我县每年有几千名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我县红色文化内涵丰富。 
   金寨县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并经久不衰的红色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县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调。近年来,我县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相继编写、出版了《金寨红军史》等书籍,维修了数十处革命旧址,已经修建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广场”等多处纪念场馆,开辟了多条“红色旅游”线路,用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军精神”,建立了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金寨有立夏节起义旧址;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等红色纪念场馆;革命烈士馆和烈士纪念塔;有红军纪念堂;有汤家汇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革命遗址群、槐树湾抗日民主活动中心、斑竹园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方基地;······ 。
    这些都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文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金寨在战争年代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革命纪念地30多处。这在我县是得天独厚的,无人能比。 
    我县近年来在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坚持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打造大别山旅游经济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高品位规划建设。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帮助编制了《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建设规划》和《重点革命遗址整修保护规划》等20多项方案,设计重点纪念场馆布展方案8个,以规划引领建设。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5亿多元,对县内20多处省保、国保级革命旧址实施了维修加固、重新布展;规划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鄂豫皖红军纪念园,旨在原貌复制国保级遗址,集中展示红色文化;并在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主园区天堂寨异地复制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将原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扩建成集红军广场、红军纪念碑、烈士纪念塔、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红军村为一体的国家4A级红色经典景区。金寨县政府还将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逐年增加,并建立了100万元的红色旅游发展基金。 
  坚持高频次宣传推介。2005年9月16日,金寨县委、县政府利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金寨红军史》出版仪式之机,向全国宣传金寨红色文化;2008年10月和2009年5月,分别举办了洪学智将军纪念碑落成仪式,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等系列纪念活动,盛况空前,影响深远;在安徽电视台和金寨电视台分别举办了“金寨为什么这样红”系列讲座;在武汉、南京、合肥、上海等地开展了20多旅游推介活动,吸引长三角地区、武汉地区以及省内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红色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时提升了金寨革命老区的品牌影响力,全县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受教育者达40万人次以上,南京军区、安徽省委组织部、上海进才中学等30多家单位更是把金寨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老区,已经援建了106所希望学校,并建立了25个各类教育教学基金。国家人社部、解放军总后勤部等部委和北京市连续多年积极联系帮扶金寨。中央和省实施的许多民生工程,也都从金寨先试先行。红色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助推了绿色、蓝色旅游的发展,全县上下形成了红、绿、蓝相辅相成的大旅游格局,旅游经济的支撑力日益凸显。 
另外,广泛宣传红色精神,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 
我县红色精英众多,他们的革命精神是我县的宝贵财富,他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感天地、泣鬼神,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光耀千秋。我县红色精英有曾经担任过党的总书记的王明。毛泽东说过:王明等人在推翻国民党,建立苏维埃,实现土地革命的奋斗目标上,在要同进攻苏区的敌人进行作战上,以及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一点上等,都和正确路线的主张“并无什么不同”。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对王明的评价——“在党的历史上有大功,对统一战线的提出有大的努力,工作甚积极”。 
有59位开国将军,其中洪学智将军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副总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有著名将领皮定军金寨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有几百位曾在部队担任过师级以上指挥员或在全国担任过地市级以上领导人的老红军、老八路军、…… 
    有英雄壮烈的10万革命烈士,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是金寨文化价值的内核,其中周维炯、徐其虚、蒋光慈、许继慎等在全国的影响非常之大。 
四、广泛开展民间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县民间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一是传承和挖掘大别山民歌。又称皖西大别山民歌,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地方特色浓厚。按内容分:有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有表现爱情婚姻的,有展示世情、风物的等等。按种类(演唱时所伴随的活动)分有:山歌、茶歌、灯歌、秧歌(其实也是灯歌的一种,不一定非在薅秧、插秧时唱)、号子、牧歌(也叫角歌、诀歌)、门歌(也叫锣鼓书,有人将其归于曲艺类)、婚歌、舞歌等等。按曲调分有:慢赶牛、抢句子、排歌、寒音山歌、快板山歌、斩板山歌、蜜蜂钻天(俗称“挣颈红”)、西路山歌、三岔气和各种小调如:丫头调,穿心调等等。金寨历史上有个职业庐剧班社,叫唐包子班。庐剧的唱腔丰富,分“主调”和“花腔”两大部类,计有100余种。近年出版了《金寨民歌50首》;推荐收入《安徽民歌1000首》;建立金寨县民歌歌手资料库,可以修改为:举办民歌歌手培训班和民歌演唱会,使金寨民歌得以传承延续。其他的民间吹打乐、器乐演奏诸如《古碑丝弦锣鼓》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国家卷》2006年已申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如:斑竹园镇就有民歌《瓜子年》《外南河》《梳油头》《小八旦》《满江红》《红日落西山》《十二点红》等351首,其中已形成文字的212首,闻名遐迩的红军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就诞生于此;“哦呵腔”黄孝花鼓,流传甚广,并保留曲目《双揭榜》《绣水桥》《紫金杯》《三顶甲》《借妻》等31本。 
     另外,斑竹园镇领导把民歌的保护、挖掘和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来抓。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举办民歌比赛,以增进学生的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观念与知识。 
  第二,建立民歌资料展览馆,使得许多非常珍贵的资料以收藏和妥善保管。并在群众中得以推广。 
  第三,民族民间文化要继承,要发展,搜集斑竹园地区《民歌》集锦,广为传唱。 
    二是编造和宣传民间故事。故事也是文化。有关部门已组织人员充分挖掘民间故事、民间音乐、戏曲、曲艺、传统工艺、民风民俗等,相继编篡了《民间故事》《民俗》《魅力金寨》《金寨民歌》等书籍这些都为放大传承金寨民间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 
  如斑竹园镇民间文化活动情况:初步形成了“八队、一刊、一栏、一室、一会、一灯”的新局面。 
  “八队”:民间唢呐队、一支民间文学创作队、一支民间根雕盆景队、一支民间刺绣队、一支民间书画队、一支民歌队、一支电影队、一支民间演唱队。 
  “一刊”:《斑竹》民间文学季刊,1998年创刊。共刊发民间文学作品600多篇,近60万字,作者百余人。 
  “一栏”:农民科学知识宣传栏,一年20期。 
  “一室”:农民图书室。图书室内,拥有各类图书5千册。 
  “一会”:斑竹园镇民间文化协会,1998年9月25日成立,会员251人。分民间文学组、民间书画组、民间戏剧组、民间曲艺组、民间刺绣组、民间根雕盆景组、民间摄影组七个组。 
  “一灯”: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开展玩灯活动。 
五、充分开发和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倾力打造旅游项目 
    这里我们讲的旅游资源是指除红色资源之外的青山绿水,这方面金寨也是具有独特优势的。大自然对金寨是青睐的。一座天堂寨让多少地方垂涎三尺啊。另外原始森林马鬃岭、金刚台、梅山水库、金寨革命烈士博物馆、大王庙、铜锣寨等都是我们金寨的宝藏。 
    金寨县地形复杂、森林覆盖率高、绿色旅游资源独特,具有生态旅游的明显优势。天堂寨风景区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一体,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其主峰天堂寨有“吴楚东南第一关”之称,风景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奇松怪石、流泉飞瀑,景色宜人,令人目不暇接。燕子河大峡谷与天堂寨风景区相连,是冰川运动所遗留下来的“人间仙境”,以“四奇”“五趣”著称。“四奇”即天坑、九天仙瀑、仙人洞、听愿柳,“五趣”分别是趣石、趣潭、趣滩、趣谷、趣峡,区内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红石谷风景区位于响洪甸镇境内,区内有既有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原产地齐云山、万亩竹海、变质岩构造地貌、碱性火山岩峰丛地貌等自然景观,还有水晶寺等人文景观。除此之外,金寨县还有金刚台、悬剑山、西庄温泉、马鬃岭林场、鲍家窝林场等绿色旅游资源,这些无疑都是吸引游客休闲度假、利于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如2012年金寨县共接待游客290.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3%和40%。 
    在打造旅游项目方面, 
    一是打造红色旅游名城。在县城新区规划建设鄂豫皖红军纪念园,按1:1比例复制“国保”级遗址,集中展示金寨红色文化,规划建设以“两园一院”(红军纪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大别山国防教育学院)为主体的大别山·金寨国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二是打造红色历史文化名镇。汤家汇镇是鄂豫皖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镇内现存革命遗址20多处。对汤家汇老街修复改造,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整治,并对4处国保单位维修复原。 
  三是科学谋划蓝色旅游项目。重点谋划推进了抽水蓄能电站、梅响两库、西庄温泉和长江河漂流四个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茶西河谷旅游开发已经成功流转了13万亩土地,并已经完成了道路建设、温泉勘探和油茶、毛竹基地建设,现在正在建设枣榜新区和风情街。 
  四是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强力推进景区创A工作。天堂寨景区和梅山水库景区已经分别成功晋级为国家5A级和4A级旅游景区;马鬃岭景区已经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稳步推进宾馆创星工作。燕子河大峡谷仙境宾馆创四星级旅游饭店、梅山宾馆和天堂寨新星商务宾馆创三星级旅游饭店工作,已经取得成功。大力推进农家乐创星力度。另外,龙津溪湿地景区开发已经启动景区步道、丛林小火车等项目建设。目前,金寨县已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省级最佳旅游乡镇3个,优秀旅游乡镇7个;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三星级旅游饭店7家;五星级农家乐1家;国内旅行社16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