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孕育、产生、发展的具有廉政内涵的先进文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中国革命在廉政建设上的成功实践,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提高了革命队伍的战斗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功能,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就是从文化的深层次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充分发挥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营造和发展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对于促进生态政治和“四个全面”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金寨县充分发挥红色廉政文化对当代反腐倡廉工作的教育作用,对于金寨县不断弘扬优良传统,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弘扬正气,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树立金寨老区的良好形象等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精心提炼金寨红色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
近年,金寨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原在金寨战斗过的革命老前辈、研究党史军史的有关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等进行了采访,编写了《金寨革命史》《金寨红军史》《金寨将军传》等,经过总结、提炼,我们认为金寨县的红色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革命先辈面对恶劣环境永不气馁,面对屡次失败永不退缩,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永不屈服,面对误解和委屈打击永不动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许多革命志士被捕后面对敌人利诱和屠刀表现出了头可断、血可流、革命信念不可丢的英雄气概。如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建人詹谷堂, 1929年中旬,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匪首顾敬之采取各种酷刑,要求詹谷堂交出党组织名单,并用铁丝穿通他的锁骨游街,多次陪斩,但詹谷堂始终一字不吐。7月24日晚上,詹谷堂被敌人摧残得奄奄一息,在停止呼吸前,还用自己的鲜血在牢房的墙上,写下了“共产党万岁”。又如白塔畈镇烈士李云鹤,中国共产党党员,“肃反”期间,张国焘诬陷他是改组派,欲加迫害,开除了他的党籍,烧毁了他家的房屋,杀害了他的老父亲,没有分配他工作,因此他中断了组织关系。但李云鹤并不放弃理想信念,后来他到山东日照中学教书,继续抓党的组织建设,建立了党支部。1933年李云鹤又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出狱后仍然继续革命,组织领导抗日战争,受党的派遣他到武装力量十分薄弱的邳睢铜地区抗日,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邳南行署。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追求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二)舍己为民的革命本色。徐向前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叙述坚守大别山根据地时写道:谁都知道,战争不是儿戏,而是敌我双方的生死搏斗。打仗不仅要吃大苦、耐大劳,而且要流血、要牺牲。战役战斗的准备和进展过程中,连续行军、连续作战,顶酷暑,冒严寒,喝不上水,吃不上饭,几天几夜睡不上觉,是家常便饭。然而红军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彻底消灭敌人,解放受苦受难的工农大众,什么饥寒、苦累、危险、伤病、流血牺牲都不在话下。只要枪声一响,指挥员就高喊“同志们,跟我来!”战士们就会奋不顾身、前仆后继、扑向敌人,直至将敌人摧垮和消灭。由此可见,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这种舍己为民的革命本色,压倒了一切困难和打垮了一切敌人。
(三)严明的组织纪律。大别山根据地创立时期,制订了十条红军纪律:不拿穷人一针一线;不拿穷人粮食;对穷人态度要和蔼;得物资要先照顾伤员同志;节省子弹勿乱打等。1947年9月份,刘邓大军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后,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变化,由平坦大道变成乡间小道,队伍行军和牲畜经常落水,导致有的战士情绪不满、甚至有的战士还摘地主院子里的水果,军民之间没有信任感,在这些情形下,整顿部队作风迫在眉睫,于是召开了干部紧急会议,当即宣布: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使全军明确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思想,全体同志都要学会克服困难,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严明的组织纪律是红军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保证,有了严格的纪律,才能上下一心,军民一致,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四)严惩腐败的坚定决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把反腐败作为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1929年,鄂豫边特委领导时期,一个司务长贪污了20块银元就被执行枪决;1930年,红二师参谋长漆海峰因吸食鸦片、与反动亲属关系不清而被枪毙,二师师长漆德伟因对该事件持消极反对的态度而被撤职;1933年毛泽东签发《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时指出:对于贪污腐化、消极怠工及官僚主义分子,应立即惩办,决不姑息;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制订的《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贪污数目在500元以上者处死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等,并依法严惩了肖玉壁、邢爱身、李桂成等180多起贪污腐化案件。1947年11月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行军途经黄冈总路嘴时,店铺里的商贩走光了,邓小平政委走到该镇中间时,发现一个军人的刺刀上挂着一捆花布和一捆粉条,当即指令“查清这是什么人”。以上这些事例都表明了党在反腐败上一贯的坚决态度和严正立场。
二、深刻认识加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廉政文化是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核心内容。金寨之所以30年红旗高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斗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寨党组织坚守清廉为民思想。廉洁是我们党具有强大战斗力、凝聚力的基础和源泉。红色廉政文化作为廉洁从政的执政理念和文化形态的结合体,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廉政精神,自始至终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明显特征,是党保持纯洁性的基础。加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树立党员干部的廉政思想,树立党和政府的清廉形象,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至关重要。
(二)红色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石。廉政文化是中国清廉文化与党关于廉洁从政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是红色廉政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可以说,红色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廉政文化的基石。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共产党的文化根基,将其嫁接在资产阶级腐朽文化上。割断廉政文化的根基而嫁接在别的文化上,那我们党就有可能变色。所以红色廉政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决定了我国的发展模式和目标任务,在政权建设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因此,建设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红色廉政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红色廉政文化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动力和源泉。习近平在西柏坡调研和参观时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红色革命历史记载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的心血创造,镌刻着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动人事迹和人格魅力,因而是我们开展反腐倡廉的鲜活教材,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动力和源泉。
(四)红色廉政文化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思想领域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就要占领。当前,一些腐朽文化、消极文化不停地侵蚀着党员干部,致使一些党员干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纵观近年来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都是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的结果,而红色廉政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反映了革命者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因此,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和特点着手,用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充分发挥金寨红色廉政文化的教育作用
(一)金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丰富。金寨人民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英勇同封建帝国主义作斗争,前赴后继,在革命实践中,积淀了红色资源,形成了红色文化,在建党建军实践中,创造了红色廉政文化,红色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丰富题材和重要内容。
1.金寨红色廉政文化遗址、遗存、纪念场馆等遍布境内,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党风廉政教育的物质财富。金寨的历史是一部展示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史、建党建军史和革命老区发展史。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悲壮的故事和血染的诗篇。早在1924年,金寨县境内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9年,金寨县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境内组建了红25军、红28军等11支成建制的红军主力部队。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先后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将军县。刘伯承、邓小平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红军故乡”“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之美誉集于一身,著名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此。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在金寨境内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95处,其中革命旧址269处。同时,金寨作为一块改革、发展和建设的热土,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红军广场、革命博物馆、烈士塔、红军纪念堂、立夏节起义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展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诸多成果。这些物质形态的资源是新时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和场所,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丰富而鲜活的现实教材。
2.金寨红色廉政文化精神内涵丰富,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党风廉政教育的精神财富。金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展现了金寨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设及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这是革命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的普遍意义。金寨县委高度重视红色廉政文化的教育作用,成立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开发中心和金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推进工作领导组,编纂了《金寨红军史》《金寨将军传》《燎原星火》《红色印迹》《黎明前后》等十多种红色文化书籍,系统展示金寨历史,全面反映金寨丰厚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基因蕴含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保持高尚的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蕴含着忧国忘家、艰苦奋斗、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对于我们增强节俭意识、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负重创业,立志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蕴含着清正廉洁、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革命本色,对于我们牢记党的宗旨,坚决反对“四风”和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这些无形的资源,是留给老区人民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金寨一代又一代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教育宝藏。用这些思想和精神熏陶金寨人、培养金寨人、教育金寨人,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全县上下力量,对实现“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十年走向富裕路”的目标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金寨红色廉政文化的教育实践。
1.充分挖掘红色廉政资源的先进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金寨县委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全面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金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推进工作领导组,旨在推动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并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县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证工作需要。为拓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积极联合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省军区等单位在金寨建立教学基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充分开发利用,金寨的红色廉政文化思想的影响力感染力在逐步扩大。
近年来,金寨县委党校承接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市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教育学院、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等省内外机关、高校、企业、军队的交流培训,至目前已培训学员15000余人次。2015年元月至11月份,主办和承接各类培训班已达95期,其中县内班次24期,培训3750余人次;县外培训71期,培训 6800余人。培训规模大,效果好,特别是在干部党性教育(国防教育)中,围绕“五个注重”提高党性教育质量,受到了广大学员的高度评价,实现了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2.充分挖掘红色廉政资源的人民性,大力实施红色旅游精品名牌战略。金寨县委、县政府立足特有的红色资源,大力实施红色旅游战略,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坚持高品位规划,聘请全国知名专家编制《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规划引领建设。筹资1.5亿多元,对县内20多处省保、国保级革命旧址实施了保护、维修加固、重新布展;我们计划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原貌复制国保级遗址,集中展示红色文化,突出红色廉政文化。汤家汇镇成功申报红色旅游小镇,镇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县内建有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其中县革命烈士陵园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夏节起义旧址丁埠大王庙、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旧址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加强红色旅游硬件建设的同时,坚持高频次宣传推介,年均举办红色旅游推介活动20余场次,向全国宣传金寨红色文化。
3.充分挖掘红色廉政资源的传统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以构筑“大宣教”格局为导向,以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深度挖掘革命老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红色廉政文化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红色廉政主题教育。每年开展“学习党史活动月”和“革命歌曲大家唱”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廉政教育基地,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演唱革命歌曲、观看红色廉政影片、诵读红色经典书籍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崇尚革命传统、廉荣贪耻的道德观念。在中小学校开展以洪学智将军为代表的历史人物革命精神、英雄事迹读书会和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红星闪耀我心中”经典诵读,传承红色文化,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采取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民间文艺表演、歌咏颂廉、廉政书画展等形式,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热情,为红色廉政文化的推进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没有形成统一的开发和宣传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对历史和现有的红色廉政文化挖掘不够,需要进一步挖掘内涵、完善宣传的载体等;红色廉政文化教育教材有待开发、完善;要加大采访金寨历史名人的力度;物质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加大金寨红色廉政文化开发建设的建议
1.建立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资源体系。红色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方面,即革命时期的人、事、物和革命时期的廉政精神,只有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在功效。金寨遍布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共和国建设时期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一要把廉政文化与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廉政资源,依托革命博物馆、革命旧址、红色景点等,创建廉政教育场所,使红色廉政文化与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融为一体,使这些资源成为廉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二要加大革命遗址旧址的修复保护力度。金寨县的革命遗址数量众多,分布比较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和社会变迁,损毁十分严重,从而导致维修经费需求大,要坚持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对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对其他的革命遗址要树立积极保护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三要深入挖掘革命史料。采取收集遗物、实地走访等方式,记载党风廉政建设历史和革命志士的廉政事迹,编写廉政书籍,拍摄廉政影视,创作廉政文化产品。四要深入挖掘红色廉政文化精髓。采取召开学术研讨、红色廉政文化征文等方式,对革命时期的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研究,比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时期的“三枪毙三不准制度”和徐立清的“三让”事迹,深入挖掘革命前辈的廉政思想,提炼革命时期廉政精神,探讨廉政建设对革命胜利的作用,完善红色廉政文化理论,努力构建人、物、事、魂为一体的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体系。
2.建立红色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的工作体系。随着新时期腐败领域的扩大化和腐败现象的隐蔽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基层的投入、惠民政策的增多,项目资金逐年增多,也给基层贪腐铺垫了土壤,金寨是老区,各种优惠政策纷纷而至,因此金寨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艰巨,特别是村级民生资金监管难度大。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特有价值和优势与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在内容上不断丰富,以老区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操守境界;在形式上创新载体,以文化之,以小见大,增强红色廉政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渗透力;在方法上,我们可以拓展领域,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五进”活动,即进乡镇、进机关、进社区村、进企业、进学校。这样做可以扩大红色廉政文化的辐射面,引领党风廉政建设从“文件”走向“文化”、从“会场”走向“广场”、从“报告讲座”走向田间地头。这些教育方式的创新,将增强红色廉政文化魅力、拓展党风廉政建设形式、丰富党风廉政建设内容,有力地保证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
3.建立利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体系。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核心和永恒主题。坚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革命理论著作常态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好干部五个标准,开展“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讨论,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二要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作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重点。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相结合,坚持组织重温入党誓词、重唱革命歌曲、重看红色影片、重读红色著作等活动,引导党员树立廉荣贪耻的道德观念,自觉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三要加强党纪国法教育。把革命先辈严格遵守纪律的感人事迹和惩治腐败的典型案例作为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等党纪国法的鲜活教材,表明党严惩腐败的一贯立场,警示党员干部增强法纪意识,淡泊名利,清廉做事。要坚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活动中,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聆听革命先辈的清廉事迹,引导党员干部继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作者:吴继彩 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