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党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委党校坚决贯彻省、市、县人才工作的要求,坚持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服务金寨社会发展的原则,始终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党校不断创新发展,继往开来的重要资源。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县委党校在人才工作方面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瓶颈。
一、关于县委党校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
(一)关于党校建设的基本情况。党校占地面积258亩,总投资1.4亿元,总面积3万平方米, 同期接待能力为:教室培训1576人,餐饮接待800人,住宿安排380人。前期投入3000万元改造扩建了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维修国家、省、市三级革命遗址45处。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开发遴选出16个特色教学点,挂牌作为体验式、情景式现场教学点。围绕忠诚奉献主题,建成了安徽金寨革命传统网上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县委党校同时承担了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六安市委党校金寨分校及六安市干部教育学院的工作,并已发展成为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指挥学院、陆军军官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火箭军指挥学院、公安部、安徽省军区、安徽省委党校等19家单位的教学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圆满完成全年培训计划,共举办县内各类培训班24期,共计培训4672人。承担各类省内外培训工作,接待来我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各种班次210余期,培训17000余人。
(二)培训所需的师资情况。县委党校在编在岗人员共24人,其中1人专职招商,1人援疆,1人(引进人才)到村扶贫挂职。目前共27人全面参与党校工作,其中高级讲师5名,讲师1名,领导职务3人,管理职务2人,引进人才2人,现地教学教员10人,其他岗位8人,公益性岗位2人。正在考核3名紧缺型人才,正在谋划选聘4名现场教员、3名技术人才。建有包括国防大学、中央党校、社科院、省委党校等省内外专家教授兼职师资库50人。根据发展的需要,县委党校核定增加编制为64人,其中副科级领导职数6名,内设机构股级职数8名。为进一步增加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下一步将根据德才兼备情况,不断培养壮大干部队伍。同时,通过开展“精研细读经典原著”“创精品课”等活动和给任务、压担子、派出去进修等,促使党校教职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快速成长进步。今年以来,开发了教学新专题 10个,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及调研报告共17篇。其中在国家CN刊物以上发表论文7篇,包括国家级论文6篇,省级1篇,另外在非CN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包括市级 2 篇,县级论文1篇,教师公开发表调研报告10篇。
二、县委党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们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作了一些工作,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不可否认,随着党校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流动较大,工作衔接不顺畅。2014年党校引进紧缺人才5人,目前3人离岗,其他各类人员均有不同流失。一方面因为党校工作繁重,人少、事多,导致每个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许多临时性事务,影响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年轻人的人文关怀,通过提高待遇和组织关怀促进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抓工作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类人才队伍都有自己的职能管理部门,如何把本职工作与行政性事务有效衔接统一起来,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上的合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三是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直接影响到党校的教学质量和课题研发。建议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双重并举来提高人才素质;四是人才工作奖惩机制不够完善。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严格津补贴的规定,但是对于人才创新工作,需要加大经费支持,鼓励有想法、能干事的同志干成事、干好事,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工作。对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县党校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以更开放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广泛吸纳和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结合我单位实际,对标沪苏浙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现就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单位要把人才工作纳入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严格贯彻省、市、县人才工作方针政策,树立系统开发人才的观念,坚决不能有“重使用轻培养”“重引进轻使用”的不良倾向;树立知才善用,人尽其才的人才观念,坚决不能有人才使用中的“近视”与嫉妒心理;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显其才的观念,在德才兼备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树立广纳贤才的观念,既重视开发本地人才,也积极吸引外地人才,坚决不能在用人和留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克服区位不优瓶颈,千方百计引才引智。一种方法是要有“千斤买马骨”的胆识和魄力。根据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有选择性的实行人才重点突破,广开渠道,简化手续,减少环节,开通引进人才智力的“绿色通道”,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重点引进适合行业需要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二是密切对接高等院校、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加强对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对紧缺型人才,加大引进政策的刚性,敢于突破常规,舍得花钱,亦可采取柔性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成果转让等方式方法引进人才;三是实施本土人才回归计划,完善本土人才档案,对本土走出去的中高级人才,通过情感纽带、优厚待遇等吸引他们回家乡创新创业,为家乡的发展献智献力。
(三)强化人才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一是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按照岗责分工,定期进行考核;二是创新人才考核评价、奖励激励、流动管理机制,通过岗位责任考核、业绩量化评估等举措,建立起与人才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鼓励单位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三是推进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多培养本土人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培养有担当、能担当的人才;四是切实关心爱护各类人才。组织建立人才定期座谈制度,建立人才学习档案、健康档案、科研档案,建立健全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等制度,思想上动员他们留下来,行动上加强组织关怀。各单位要同时加大对科研人才工作的保障力度。
李锦斌书记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全县要从大局出发,要抓统筹,树立“大人才”观,统筹抓好党政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等,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