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金寨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充分体现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县时提出“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指示,要求我们真正将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作为金寨红色特征缩影的槐树湾乡,目前正处在大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精神法宝,必将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从挖掘资源上发现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产生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口粮。金寨县槐树湾乡是个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浓厚的山区乡镇。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境内先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小组、支部和特支;抗日战争时期是立煌县委、立煌市委、立煌中心县委、新四军立煌办事处驻地。革命战争时期,境内有1万余名英雄儿女参军参战,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兵源地。这里既诞生了犯过“左倾错误”的党早期领导人王明,还有“中原突围”指挥者之一的皮定均将军,又有“不进城市回农村,不当干部当农民”的毛泽东主席炊事员李开文。仅授衔的开国将军就有8位之多,被誉为“将军故里、传奇之地”。这里还保存着丰富的革命遗存,既有日本法西斯罪行历史见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山寺,还有老红军、毛泽东的炊事员李开文的故居和墓地等。近年来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皮定均将军陈列室以及皮定均将军子女捐资兴建的定均图书馆,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只有奋发进取,拉伸标杆、提高定位,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整理红色资料、掌握革命史实,才能够真正发现红色基因,深刻掌握革命先烈在槐树湾这片红色土地上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更加清晰地认识槐树湾在整个金寨革命史中的地位与影响,更加自觉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
二、从旅游开发中体验红色基因
槐树湾乡有着丰富的“红绿蓝”旅游资源。除了革命的“红”,还有库区的蓝、山川的绿,旅游业发展前途广阔。在旅游开发中,要以青山、碧水、古寺、名人等元素形成山地——水体——自然环境——历史影响组合优势,打造“湖光山色槐树湾,将星璀璨金家寨”名片。以响山寺和上码头为中心,打造杨桥——响山寺——槐树湾——上码头旅游观光轴,形成四大旅游、休闲、观光、垂钓、养生目的地。整理革命古迹和抗战古迹,彰显红色旅游元素;以开文美食红烧肉、响山素斋、水产河鲜、山珍野菜系列菜为主,打造美食小集镇;同时开发上码头旅游观光区,通过对上码头柯家湾——碾子湾周边环境的整治和低密度开发,恢复金家寨老镇的历史风貌,形成以开文饮食街、绿色农林休闲园、上码头滨水游憩带等为特色的中高档休闲度假区。
通过旅游休闲活动,让人们在体验槐树湾乡库区的蓝、山川的绿以外,还可以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知晓红色人物、体验红色文化,做好槐树湾乡红色旅游文章,使人们从中潜移默化体验到红色基因。
三、从强化红色教育上激活红色基因
2016年4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金寨时指出:“金寨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区产生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等一系列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党孕育和发展红色基因作出了突出贡献。金寨红色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之一。对于金寨的党员干部而言,其自身都保有红色血液,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激活”他们“体内”的红色基因;对青少年而言,更多的是要“植入”红色基因。
一是要创新教育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单一的且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求知要求。只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才能找到传承红色基因的良法;二是让受教育者亲身体验和参与。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在参观红军广场,革命烈士陵园,金寨革命博物馆,纪念塔前敬献花圈,向先烈宣誓,在响山寺参观革命遗址,听李开文的故事,体验了传统教育,将会给党员干部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注重对青少年的红色基因教育。“90后”“00后”这些“新新人类”,由于缺失优良传统教育,加强对他们的红色基因的“植入”,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很多地方,青少年对革命先烈不敬重,令人担忧。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和有关部门,采用课堂、短信、微信等传统的和先进的教育方式,旗帜鲜明地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让青少年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但要懂得感恩,而且要把这种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四、从联系群众中根植红色基因。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一步步走向胜利,所依赖的就是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鱼水深情的关系。红色基因的产生与发展,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脉相连的联系。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而且服务人民,这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战胜所有困难、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也只有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党才能真正地根植好红色基因。李开文等老红军“不拿群众一根稻草”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
今天,我们在新形势下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制胜的法宝仍旧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只有各项工作符合基层实际和党员群众意愿,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各项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一是要深刻认识共产党人的责任,即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始终做到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二是要深刻理解干群关系。党员干部除了搞好为人民服务之外,没有任何一点自己的特权。始终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必须始终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扑下身子去当人民的勤务员,张开双臂去当百姓的遮阳伞,顶得上去当群众的登山杖,用工作成效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用实干去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焕发出战斗的精神、拼搏的劲头,夺取事业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