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家店镇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7-12-07
点击:

  为更好抓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完成扶贫工作任务,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与村干部、镇干部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扶贫调研工作,现将吴家店镇如何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吴家店镇地处金寨县西南边陲,地处大别山腹地,与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九资河镇和本县斑竹园镇、果子园乡、天堂寨镇、花石乡接壤,1992年撤区并乡由原包畈、西庄、吴店三个乡合并成吴家店镇,是个典型的深山区边远乡镇,是金寨“抢占四边”、发展“山区经济”的首推乡镇,是一个集老区、山区、红色地区于一体的山区重镇。全镇面积216.4平方公里,属全省面积最大的乡镇,其中山场1.6万公顷,耕地1425公顷。全镇辖13个村(其中有6个重点贫困村),是全县脱贫攻坚的难点区域。该镇共148个居民组,8823户,29336人;贫困户1284户,3707人。2016年吴家店镇紧紧围绕“3115”脱贫攻坚计划,集全镇资源,举全镇之力,狠抓35项脱贫攻坚专项方案落实,完成了280户997人的脱贫任务。2017年拟出列2个村(东高村、光明村),预脱贫553户1293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百分之八左右。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地理位置偏远,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吴家店镇是山区边远乡镇,地处大山深处,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一些农户居住在地质灾害地区,交通不便,道路、通讯、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田地稀少,生产条件差。当下农村公路建设、拓宽等任务艰巨,很多村级公路存在宽度不够,大型设备车辆或者建设车辆不能通行,使发展受阻。同时因为交通条件落后,使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开发,坐拥宝山而不能尽用。

  (二)文化程度较低,脱贫意识不够,缺乏发展相关产业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文化素质低。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一些贫困户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往往安于现状,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在走访一些贫困户时, 有的就说了:“俺们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俺们安排低保”。一些农户也想尽快脱贫致富,但苦于无一技之长,虽能吃苦,但依然贫苦。

  (三)收入水平低,缺乏劳动力。

  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受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等因素,农业收入不稳定,在家务农费力又多,收入又少。一些村的生产方式相当落后,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产业比较单一,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民人均收入低。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茶叶、中药材种植等,缺技术、缺资金、缺销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选择外出务工。在村里留守的多为老弱幼病残,村里想发展一些特色产业也常因人力缺乏而作罢。

  (四)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发展资金。

  由于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社会投入不足,农民和集体经济资金短缺,特别是二三产业农户资金需求较大,融资力度小,造成了农民脱贫、农村发展的资金困局。

  (五)抗风险能力弱,因灾因学因病致贫现象严重。

  由于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农户收入就会大幅降低,迅速返贫;遇到家中有人患病住院或意外事故的,不仅要支付大额的医疗费用,同时家中的劳动力减少,收入也随之减少,这一增一减,最终导致贫困。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但学生就读高中、大学仍然要缴纳学费,这对于一般的农户家庭来说,这是很大一笔费用。一般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一个大学生上大学的费用大约需要四五万元,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就是因为孩子上学而负债累累。

  三、扶贫措施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扶贫责任。

  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认真学习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各村各单位结合“两学一做”“讲、重、作”警示活动等学习教育的开展,切实转变作风,扎实开展扶贫工作,把贫困村发展变化情况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任期业绩的主要依据。将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村,确保扶贫工作责任落到实处。2016年县乡576名干部参与帮扶贫困户,明确帮扶责任,每月拿出600元绩效考评工资与帮扶相挂钩,月考评、月兑现,确保帮扶取得实效。2017年将对扶贫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力争高质量地完成扶贫任务。

  (二)抓好精准识别,做到有效帮扶。

  按照县里统一安排,严格程序,先后多次就贫困户识别和动态低保户的评定进行了再摸底、再核查、再识别,2016年新增贫困户217户392人,退出贫困户86户123人,确保了识别精准。同时,就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存在的不真实、不全面、不精准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入户再调查、再核实,着力打牢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区分扶贫对象,重点帮助那些有发展愿望、奉公守法、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的贫困户,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分工布局,做到“低保到户、扶贫到人”,分类解决贫困问题。在认真做好惠民补贴以及干部结对、民政救助、社会捐赠等“输血”扶持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雨露计划”、生态保护和“春风行动”等“造血”扶持,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帮助贫困户建立稳定、长久的脱贫增收项目,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三)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严格扶贫资金监管。

  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项目支持到哪里”的原则,整合各种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茶叶、有机稻米、猕猴桃、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基地建设,改善特色农业生产条件,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整合相关项目,开展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修一批渠、塘、堰、坝和基本农田。同时,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扶贫项目公示制、招标制、竣工验收制、后续管护制、农户代表监管制,规范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定期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扩大扶贫资金管理社会监管渠道,健全农户代表参与机制,建立扶贫资金违规领导问责机制,严厉查处贪污、截留、挪用、套取、浪费扶贫款项行为。

  (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016年叠加宅基地改革、两个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腾退复垦宅基地930亩,新建安置点21处,搬迁群众443户1592人,(其中贫困户317户1028人);完成危房改造121户302人;灾民建房41户123人。整合1800万元资金,实施了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集镇建成区提升改造和华润希望小镇完善配套;整合957万元资金,及时修复电力、道路、桥梁、饮水等设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新建、拓宽水泥路71.09公里;投入97万元资金,加强中小学硬件建设,新建了镇中心幼儿园。2017年进一步抓好四项重点工作。突出抓好一户多宅腾退,加大挖潜和推进力度,完成农村宅基地腾退复垦800亩;切实做好危房鉴定工作,确保居住在D类危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完成72户贫困户238人搬迁任务;整合1000万元资金,切实抓好4个重点贫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抓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1123.6万元新修村组水泥路19条16.49公里,拓宽村级道路3条12.9公里;整合资金90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项目,整治3处1200亩高标准农田,整修河沟8处、堰坝6处、水塘 45口、农村安全饮水2处,解决1300人的饮水问题;农电整改低压线路26公里、10千伏线路13.5公里、台区5个、中心村庄配套电网建设21处,解决1592人的用电质量问题;新建农民文化乐园4个、村卫生室12个,扩建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和华润希望小学,解决好群众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扩建增容13个村的光伏电站至100KW。

  (五)抓产业发展,促群众增产增收。

  2016年新建农光互补灵芝光伏产业园27亩,引导群众新建苗圃基地200亩、山核桃基地600亩、有机稻基地500亩、猕猴桃200亩、中药材1000亩、茶叶300亩,养殖猪6000头、土鸡6万只、本地山羊4000只、大别山黄牛500头。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映山红公司农家乐获“安徽省第三批森林旅游人家”命名、油茶基地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业经济绿色产业基地”称号、茶西河谷高山有机米获安徽省著名商标。全镇农业经营主体和大户共带动帮扶236户贫困户获得务工收入,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203户贫困户参与安置点建设务工,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11家旅游农家小院带动贫困户44户,户均年增收1000元左右;335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光伏电站分红,户均增收3000元;258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业,实现增收。2017年立足镇农业产业现状,按照一村一业,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种养和农户分散发展相结合、长效产业和短效产业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抓好:养殖黑毛猪8000头,其中860户贫困户养殖1800头;养殖黄牛600头、养殖山羊5000只,其中56户贫困户养殖黄牛70头、84户贫困户养殖山羊800只;我们种植了1000亩高山有机稻,其中27户贫困户种植了139亩;种植中药材1200亩,其中72户贫困户种植180亩;流转茶叶2000亩,其中36户贫困户流转78亩;新发展山核桃3200亩,其中120户贫困户栽植600亩;我们新发展了500亩以生姜为主的露天蔬菜,其中176户贫困户种植了300亩。扶持汤生公司、华润润农专业合作社3500亩猕猴桃,映山红公司800亩高山有机米、6000亩油茶,力源灵芝合作社农光互补光伏产业园灵芝118亩,乐都农业专业合作社270亩苗圃,兰和祥公司1000亩蓝莓,中昊公司800亩中药材产业,兴鹏黄牛专业合作社150头黄牛,竹林养猪专业合作社50头能繁母猪,确保每个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批贫困户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脱贫。2017年引导飞机场、吴家店、古堂、松子关、长源5个村通过农业产业基地“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8个村村级集体经济达10万元以上,5个村村级集体经济达6万元以上。

  (六)进一步抓好就业脱贫。

  2017年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60人。政府为贫困户提供生态护林员、水利协管员、公路养护员、“三线三边”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不少于200个;安置点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及农业经营主体为贫困户提供临时性工作岗位,实现居家就业的岗位不少于300人。力争实现60名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七)抓好兜底保障,确保政策性增收。

  2016年及时足额兑现264户五保户、467户低保户(共1303人)政策性补贴;整合92.7万元资金新建周转房22套1054平方米,利用闲置3个教学点、16间敬老院,解决7户23人的住房安全问题;协助715人办理慢性病证,解决其医疗保障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52.37万元、林业保险理赔93.9万元、农房保险理赔37.8万元,解决其后顾之忧。2017年进一步抓好政策性增收措施的落实。主要引导好贫困户积极参与光伏电站入股分红项目,切实抓好扶贫小额贷款撬动发展产业项目、分散种养殖项目及奖补项目的落实,确保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1—2项长短结合的、稳定的增收项目,确保按期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