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园镇脱贫攻坚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8-01-19
点击: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全国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为更好抓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履行好党和国家的承诺,斑竹园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组基于工作实际,并通过访谈等方式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斑竹园镇概况 

  斑竹园镇位于金寨县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 个街道,101个居民组,总人口25500人。全镇现有贫困村4个,贫困人口1050户,3401人,其中2016年脱贫169户,678人2017年脱贫286户1131人;街道村2017年从贫困村出列。调研后对该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感觉是,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斑竹园镇能够围绕“3115”实施意见(注:系指中共金寨县委 金寨县人民政府于2016年3月2日印发的《关于全力实施“3115”脱贫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金发〔2016〕3号)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整合资源,动员全镇力量以脱贫攻坚工作为核心,积极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意识提升、组织加强、机制完善是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习近平总书记这句充满真情的话语,使广大群众无比兴奋和激动。尤其是他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更是激发了镇村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动力,更加清楚了肩上所担的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同时也更加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县领导江勇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村由联系村班子成员任组长,相关干部为成员,组成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个村都有一名扶贫工作队长,扶贫工作队伍健全。明确各村书记、主任是村级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强化考评,每月由镇组织对各村扶贫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对后进的村进行调度。

  (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明确责任关键。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该镇坚持统一识别标准,规范识别流程,健全档案资料,完善帮扶措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均由干部职工结对包帮,做到一户不漏。实现了底数清、任务清、对策清。全镇共有17个镇直单位、10个县直以上单位490名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结对帮扶的干部每个月最少走访一次,到户了解情况,帮助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找资金、定项目、促脱贫。目标是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17年脱贫286户,该镇严格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阳光操作,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三)推进产业融合,拓宽渠道,抓住根本稳增收。总书记说“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此,该镇牢牢抓住产业抓手这个牛鼻子,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1.光伏产业初具规模。2014-2015年全镇已安装3KW分布式光伏电站327户。2016-2017年全镇光伏发电筹资入股379户,339.5万元,连续分红4年,入股资金第5年返还给贫困户。通过光伏扶贫,受益的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全镇10个村在原来60KW集体光伏电站的基础上又实现增容40KW。另外,省工商联援建漆店村200KW光伏扶贫电站、桥口村90KW光伏扶贫电站,县委党校援建街道村50KW光伏扶贫电站,街道村自建30KW光伏扶贫电站,省联社援建王氏祠村30KW光伏扶贫电站,县科技局援建万何村30KW光伏扶贫电站,惠及350户贫困户。村集体光伏电站助推扶贫工作特点与优势明显。2.旅游服务方未艾。该镇充分利用本镇红色资源、离天堂寨风景区紧邻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及旅馆服务业。目前,集镇上有大小宾馆26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特色餐馆25家,农家小院13家,极大带动了群众的发展和扶贫工作的推进。3.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全镇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户贷户用)557户,536万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户贷企用)550万元,带动13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400元。发放金寨县倒马河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创业扶贫贷款530万元,带动106户贫困户,4.养猪渐成特色产业。全镇养猪200头以上的合作社有8家,其中漆店洪家寨养猪合作社年出栏黑毛猪10000头以上,带动30户贫困户,。金山绪明养猪合作社年出栏黑猪2000余头,带动10户贫困户,。全镇农户散养的黑毛猪年出栏量有1.5万余头。经过调查摸底,全镇散养黑毛猪3头以上的贫困户约有120户,政府给予每户2000元的奖励补助。开展整户无劳动力贫困户入股养猪,全镇76户无劳动力贫困户入股5000元,5.中药材种植形成气候。金寨县药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桥口李山基地、万何基地种植药用牡丹800余亩,每年带动近50户贫困户用工,户均增收4500元;金寨左山茶厂年产茶叶2.5吨,每年收购贫困户采摘的茶草,1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竹茗茶叶公司茶叶加工年产值约9000万元,带动22户贫困户就业,户均增收5500元。长岭关、沙堰、漆店、桥口等村种植灵芝、天麻、贝母、元胡、黄等,渐成规模。

  (四)投资基础,完善配套,创造条件促进脱贫。老城区、山区基础设施欠账多,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也时有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将来加快脱贫、减少贫困、发展致富的前提先决条件。一是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镇共有16个项目,总长23.345公里,总投资651.1万元。二是水利建设工程。投资49.7万元修塘14口;投资70万元修筑桥口、漆店两段河堤;投资14万元,巩固漆店高位引水。三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7年第一批改造两个台区,总投资150万元。四是移民后扶项目。2015年第三批次、2016年第一批次移民后扶项目总计23个项目,总投资838万元。

  (五)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全镇共签订易地搬迁协议206户,826人,其中搬迁至县城的8户28人;搬迁至集镇59户,249人;搬迁至规划村庄139户549人。8个中心村庄安置点和5个自然村庄安置点均在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镇进行了116户危房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

  (六)教育帮扶,多措并举,确保不输起跑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构建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扶贫脱困体系,加大各类教育扶贫资金的宣传力度,让贫困户家庭学生知晓如何申请对应的助学金、助学贷款,让贫困户不再因为家里有学生而感到困难,实现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2016年,全镇雨露计划通过34人,每人每学期补助1500元。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160人,124.1万元。该镇对19名2017年考取全日制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给予一次性2000-5000元的助学金资助。

  教育均衡化发展成效显著,中小学硬件得到全方位提升改善,师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教师素质亦在逐步提高,家长对农村学校的教育重拾信心。

  (七)健康脱贫,四重保障,为因病致贫户筑牢安全网。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该镇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占比较重,为66.51。通过新农合、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运作,该镇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将达到90以上,贫困人口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给予全额补贴(180元/人);在县域范围内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八)关注弱势,政策兜底,确保生活有保障。一是五保户。全镇五保户202户218人其中集中供养64人。集中供养每年补助4200元,分散供养每年补助2900元。二是农村低保户。2017年评定全镇享受低保共329户1016人,低保对象占农村人口比例为5.19,低保户占贫困人口比例为29.10。三是城镇低保。城镇低保户47户64人,总合计月补助17980元。四是残疾人补助。全镇残疾人500人,重度残疾人319人,其中2017年发放残疾人贫困补贴175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21人,精神病药费补助25人。五是优抚和定补。2017年重点优抚对象160人,全年发放金额757690元,社会定期定量补助175户,全年发放金额57776元。

  (九)创新改革,分享红利,多措并举增创收。截至目前,该镇农村宅基地腾退约390户,已完成组卷250户,补偿总价款23181266.42元,腾退面积45627.87m2。其中,贫困户163户,676人,补偿总价款13868797.9元;一般户87户,387人,补偿总价款9312468.52元。其中:县城购房22户,集镇购房52户,规划村庄建房175户,有偿退出1户。真正落实了改革的中央精神,让群众共享改革的红利。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脱贫途径较窄。近年来,该镇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形成了以中药材、黑毛猪、茶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但受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大部分村仍未培育形成主导产业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弱。

  二是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意愿缺乏。一些贫困户年纪大、体弱残疾、身患多病或重病、无劳动能力,脱贫措施无法落实。另有个别贫困户脱贫意愿和发展意愿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脱贫难、不稳定,脱贫难以持久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缺口由于地处大别山区,人多地少,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收入,仍有贫困户想发展特色产业,但是缺少资金。群众贷款需求比较强烈。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资金按人均10000元也远远不够。

  四是脱贫搬迁与群众实际要求存在差距。人均25㎡只能满足基本住房需求,没有考虑到发展需要,特别是有的子女即将成人,结婚生子之后又面临住房困难。搬迁时间紧,要求当年必须入住,于是存在赶工期、粉刷装修时间较为仓促,给群众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几点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扶贫工作。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全力以及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各展其长的体制机制,同时要做好一个地区的全局性谋划工作。要将扶贫工作放到大发展格局中去谋划,有针对性地实施,不能就扶贫抓扶贫。二是抓扶贫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培养社会恒心,贫困户与帮扶人都能持之以恒。三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及延展性,巩固脱贫成果,稳定脱贫成效

  二是注重政策引导,坚持培育富民产业助脱贫。上级党委政府能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到老区引领发展,助推脱贫。结合斑竹园镇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街道、斑竹园、金山及桥口以旅游服务为发展方向;其他几个村大力发展黑毛猪、中药材、茶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业。现在正在试种浙贝、元胡,明年准备大量种植,建议在产业扶持上,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乡镇政府奖补引导的力度。

  三是强化精神脱贫,“扶上马”更要“送一程”。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及群众的“精神”贫困问题,这要求我们做到“三帮”:帮助贫困群众“去穷志”,即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带动贫困户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点燃其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即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传统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长久发展新路;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即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加强对群众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文化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强贫困户致富信心。

  四是加大转移支付,下大力气改善基础设施。着眼长远加快实施易地搬迁、道路畅通工程、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等,为较长时间内的较大面积脱贫致富创造更好基础发展平台。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和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动员能人大户等社会力量爱心捐资,扩大扶贫资金基数,实现社会扶贫;鼓励企业老板与贫困户结对,以帮助发展生产的“一对一”扶贫为主要扶贫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长期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