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绿色发展既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也是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发展的原点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这种战略选择上的转变对金寨来说,意义更加特殊。
关键词:金寨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近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金寨要走生态与绿色发展之路。为实施好这一战略,金寨县委、县政府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项目建设作为抓手,并建立了与知名科研中心的密切合作。全县上下的绿色发展意识有所增强,思路开始形成,并且有了一批项目支撑,绿色经济有了快速发展。
一、绿色发展是人民的共同期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绿色发展是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使命所在。对金寨来说,绿色发展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民生意义上的,更是文化意义上的。
——地位特殊。金寨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位于东西交汇和南北过渡地带,大别山峰就像屏障,标志分明,很多生物由南到此不跨淮河,由北到此不过长江。
——地形特别。金寨县山区、丘陵、畈区皆有,是全省地形乃至全国地形的缩影。
——资源特有。物种丰富、多有珍稀。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的建成,用良田换来了绿水去滋养万里青山。
——历史特例。在经历了“大炼钢铁”时期对森林的破坏、“短缺经济”时代对林木的滥伐之后,森林覆盖率进入了修复性的增长期。实际上在肩负着阻隔东部“碳源”西进、淮河中游水土保持和水量调节、一河清水送省城和保证700多万人民生活质量的四大现实承载。因此,绿色发展对金寨来说,于法于理、于人于己,都义不容辞。
绿色发展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内在要求。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保护环境,说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金寨县农村贫困面很大、贫困程度很深,尤其是深山区。越是贫困的地方,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越高。在广大群众热切希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今天,实施绿色发展就是回应群众关切,顺应民生要求。
二、绿色发展需要综合施策
绿色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即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这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实事求是的选择,在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三大产业之间早已不再孤立。
一产打好底色。在农业的大领域中,有许多事情可做,但需要我们各级共同着力的是:一是要夯实绿化基础。贯彻“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富、增绿就是增收”的绿化理念,借力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坚持“大量增绿、注重长青、追求多样、讲究实际”的原则,克服困难,尽快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指标,三年内力求实现既定的油茶30万亩种植规模,在全国油茶示范县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森林城市既是金寨的一张名片,也是居民公平普惠的生态福利。规划布局已经确定,需要加快推进,在成功获得全省森林城市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二是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优势。金寨农业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多数产品可以称孤道寡,但产业没有做大做强。绿色发展中,就要研究如何把新品、展品、礼品转化为商品。选择像石斛、毛竹、中药材等优势产品,实现深度加工增值,越过“仅限于生产”这道坎,把特色做到极致。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要本土推崇。一个地方的特色如果连当地人都不认同、不喜欢,那么外地人就很难心驰神往。其次要借力网络。金寨的这些绿色产品,躲在深闺人未识,必须借网络解决这一难题。徽六网上卖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去年“双十一”当天就卖出了500多万元。因为与工业发展的投入产出不同,生态环境的价值不太容易体现在经济方面,而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物流,就能找到一条发展思路,绿色的价值就能突出,就能迅速变现。时至今日,金寨的农业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但这是潜力和希望所在。绿色发展就是通过促进产业融合,接二连三,注重产业间的内在联系的建立,解决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产服从生态。绿色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支撑。工业生产是现代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也是物质文明的基础。金寨县工业基础仍然薄弱,工业化核心战略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在绿色经济时代下,应当对产业定位和产业前景有一个长远考虑,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创造性。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找到绿色发展与工业经济的兼容性点。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是要有绿色工业理念,继续坚决拒绝污染企业在金寨落户,不求眼前利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二是适时淘汰落后产能,为绿色发展腾出空间,在优化存量、优选增量的同时,鼓励绿色工业企业发展。三是确定绿色工业主导产业。选择资源最丰富、产业有基础的工业门类去重点培育。如绿色食品业,金寨具有绝对优势,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三年内突破百亿元产值,实现“百味食品、千篇一律”。又如生物保健业前途无量,但仍处在“只有星星不见月亮”阶段。再如新能源特别是光伏产业现在迎来政策利好,传统电力行业结构将被“分布式发电+社会化应用”模式所改变。一旦光伏发电成本跨过某个临界点,一场规模空前的能源替代革命就会到来。因此,我们现有光伏产业基础还应巩固提高,随时迎接“天时地利人和”的出现。
三产激活全局。通过第三产业去激活和带动全域经济的发展。旅游也是融合性产业。金寨的优美环境就是旅游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旅游的四个层次中:“欣赏美景”──金寨湖光山色养眼,酒醇茶香养心;“领略意境”──金寨有天堂寨的神秘和百里茶谷的雅静;“缅怀先人”可以接受革命烈士精神的洗礼和历史文化的熏陶;“感悟人生”──处处都能抒发思古之幽情,品味生活之真谛。要使旅游业兴盛起来,一要以全域旅游观点看待旅游业,把全县整体当作一个景区,全面而系统地思考问题,不搞零星打点、支离破碎,不给历史留遗憾。二是政府要推动做好修路这个旅游的基本前提。金寨的美景散落在各地,作为独立景点是资源,只有通过修路把各景点串起来,才能成为旅游产品。三要保护生态,尽可能不留下任何人工痕迹。回归自然的同时不能骚扰自然。四要招商引资。旅游是资本依赖型产业,有投入才能形成旅游产品,借助工商资本来建设景点景区。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要有竞争力必须特色鲜明。现在旅游业出现了一种逆反逻辑:风景名胜中人多喧嚣、费用高且生活不方便,而生活方便的地方又缺少最美的自然景观。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到此一游了。我们就要改变这种逻辑,搞休闲度假和医疗保健业,让人们留下来过休闲生态生活,平衡于山水之间。所以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以休闲为主,打造“快速度发展、慢节奏生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绿色发展需要项目支撑
任何发展战略都需要战术的支撑。同样,绿色发展需要具体项目的支撑。金寨县委、县政府先后关注了一批牵动性强、具有远景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重大项目,并开始谋划和实施。
建设绿色县城具有战略眼光。近几年,金寨经历了老城区的改造、新城区的扩张,现在把视野穿过现代产业园区,投向北部。这东起南通道、西至史河总干渠、南至梅山湖、北至产业区的长方形地带里,山不高不低,水能动能静,骨干道路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安全可靠。这一新区的建设标新立异,从差异化中寻求发展机遇。不搞一般化的城区扩张,以防止出现有城市无产业,半城市化和房地产化,防止低密度扩张吞噬自然景观。
扩建皖西茶谷意义重大。现在的茶谷范围串起我县沿响洪甸水库4个乡镇,有百里茶谷之称。建设茶谷,就是让谷区范围内显山露水,再把我们的比较优势变为绝对优势,形成巨大的竞争力,这对金寨所有的山区都具有牵动性和辐射性,召唤作用和示范效应。要以绿色发展为杠杆,以茶谷建设为支点,把百里茶谷变为生态谷、产业谷、旅游谷、养生谷和富民谷,实现“一谷五晶”,最终目标是在谷内形成更高级的产业业态、更迅速的增长亮点、更优势的资源配置、更完美的发展生态。各乡镇应自成体系,形成差异,千姿百态,各领风骚。茶谷给你一个机会,你还茶谷一片精彩。在具体实施中,把城市物质文明的水电路气网、精神文明的教科文卫体纳入建设之中,沿途耕地少,土地多样性,水库池塘山林都是生态观光的好形态,还应以产业板块铸造景点、反弹琵琶发展旅游,规划建成后,让游人来赏桂问茶、品味人生,让沿谷群众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共赢”。当今各乡镇共同的第一项任务是围绕茶谷建设三要素:交通、产业和服务设施去着手。
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金寨县在水电、生物质发电和光伏发电新能源上已经初具规模。全县装机38万千瓦水电、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 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均已见效。到“十三五”末,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成,金寨非化石能源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60亿度以上,变劳动力资源丰富为资本和人才优势,走符合我们实际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