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补齐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这个短板,也需要发挥文化扶贫的支撑作用。党中央在十九大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在文化扶贫过程中,图书馆肩负着重要任务和使命,需要我们运用好、发挥好图书馆在提高农民素质、振兴乡村经济、构建美丽家园、弘扬良好风尚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扶贫;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是一条重要路径。文化既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又会给经济政治带来重要的反作用,健康的、优秀的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补齐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这个短板,也需要发挥文化扶贫的支撑作用。但是,在脱贫攻坚任务中,文化扶贫依然是薄弱环节,制约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生成,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文化扶贫工作的力度。图书馆肩负着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文化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贫乏。经过调研观察,当前我县农村群众的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相对单一,有些不太恰当,甚至低级庸俗,这对于我县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有很大的制约影响。
1.棋牌
无论是纸牌还是麻将,都是参与者甚众,基本除了正在上学的孩子,大家都热衷于打牌,农村随处可见牌桌,“正规”的棋牌室更是不少见,甚至发展为赌博。有人因为打牌造成生产荒废,收入锐减;或因赌博影响家庭关系,恶化了家庭矛盾,甚至造成家庭解体。有些人对县委、县政府的“禁赌令”置若罔闻、一意孤行、甚至以身试法。因此牌风盛行极大的影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影响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甚至影响了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2.广场舞、健身走
广场舞近年来在农村也渐渐兴起,很多农村尤其是女性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在农村,广场舞运动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场地问题,很多中心村庄人口密集,想跳舞的很多,却找不到一块面积较大,又有电源灯光可以播放音乐的场地;边缘较远的村落,人口较少,组织较难。每天晚间,参与慢跑,走健身步道或沿史河、沿大路健身走的群众不断增多。然而,由于空间有限,又有没河、交通安全的压力和风险,这给群众带来了很大不便。
3.电视、网络
这是农村最常见的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也基本上家家都有卫星电视,很多人家有网络电脑、智能手机更全民普及。卫星电视和网络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是,农民,尤其是贫困户的素质整体并不高,对文化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农村文化的管理也不严,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也随电视和网络的普及而迅速传播,尤其是对于没有任何防范的孩子,这些腐朽落后的文化更易造成不良影响。
4.读书看报
茶余饭后读书看报,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农民的脱贫和农村的富强都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各种书籍报纸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撑。但是,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各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书籍杂志他们不能完全看懂。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在农村也有流传,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5.宗教迷信活动
宗教迷信活动在农村已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大家遇事不求科学,而是烧香拜佛,巫婆神汉乘机骗钱害人。各种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农村盛行,每逢礼拜日小教堂人员爆满,更可悲的是,一些信教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把孩子也带着做礼拜,逼他们学习宗教典籍、唱宗教歌曲,不惜耽误孩子的学业。
二、真正发挥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
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全面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推进,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也为我们使用图书馆提供了诸多便利,反过来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好图书馆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1.营造读书氛围,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六亿人口常住农村。必须看到,我国许多农民,文化程度都偏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村人口的终身教育、知识创新与致富脱贫,而且制约着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对竞争情报、对称信息的需求。担负农村文化建设以及文化扶贫任务的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尤其是我县近些年来,每年开展多次的文化下乡、流动图书馆下乡活动,以及每个村级单位都有的农民文化书屋,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便利条件。它面向基层,无偿服务于社会大众,它丰富的藏书,是农村的一个知识宝库,通过书刊流通,可以逐步培养一大批喜欢读书的读者群,进而在农村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发挥社会教育、情报服务和文化娱乐的职能,开发读者智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成为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此外,它还能为农村学生提供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如科技知识、天文、历史、地理、动植物学、英语电脑知识、科幻故事、侦探故事、幽默故事、人文故事和小说等书籍以及视听资料,有助于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
2.实施科教兴农,振兴乡村经济的作用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不断接近,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也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图书馆通过提供报刊、图书借阅和编印农业技术信息资料,举办科技讲座,开展定题定点跟踪服务,以及解答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读者增长知识技能,实现致富梦想。农民是发展农业的主体,图书馆服务能够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地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走出一条科技文化促进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3.丰富乡村生活,构建美丽乡村的功能
扶贫先扶智。图书馆以文献资源丰富、知识门类齐全而著称,常被人们称为“教育机关”“没有围墙的学校”,它不但具有传播知识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程度事关美丽乡村建设之成败。如果好的文化不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坏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图书馆通过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而优秀的报刊书籍,使他们在阅读中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汲取知识,从而使优秀文化得到引导和传播,“黄、赌、毒”遭到打击。丰富的书刊与各种读书活动,吸引农民走进图书馆读书看报,使其远离牌桌、赌场和低级庸俗的活动,让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4.理论宣传基地,弘扬良好风尚的功能
扶贫必扶志。图书馆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的宣传基地,也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基地。利用报刊、图书积极地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用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反对封建迷信、赌博及一切不良行为,引导农民创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从而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树立属于每个人的文化自信,在整体上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三、结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不可少而又补短板的重要一环。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做好文化扶贫工作。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农村的主体文化,图书馆只有健康协调蓬勃地发展,才能实现广大农村社会整体文化的全面发展,也才能实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扶贫的战略目标,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现在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新时代”,图书馆将真正成为广大贫困人口自由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佳场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化脱贫攻坚必将出现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