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喝茶的重要性。据科学分析,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物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维生素、皂苷、甾醇等。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大多是人体必需的特殊元素。
茶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排毒、防辐射、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作用。喝茶可以清心明目、提神消乏,还可以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劳能够改善消化不良。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等。所以喝茶,对人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一、茶产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茶叶的价格一直是一路攀升,销路畅通。特别是全国10大名茶的极品更是昂贵,2012年3月在杭州西湖龙井拍卖会明前500克的西湖龙井拍卖18万元、2002年4月50克六安瓜片“茶王”拍卖价到4.6万元、2009年5月在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卖到20万元、2007年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会上50克极品黄山毛峰拍卖到8.5万元、2012年6月,在中国海峡名器名茶春季珍品拍卖会上,100克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拍卖到6.7万元,……。近年来,茶叶的价格是稳步攀升,居高不下。正常情况下,正宗六安瓜片每斤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直至上万元不等,销路畅通;金龙玉珠论道(青花瓷木质礼盒)的价格在2000元/斤左右;皖西白茶600—900元/斤;金寨翠眉300—400元/斤:金寨黄牙400—600元/斤;金寨红茶300—500元/斤:精制大黄茶100—300元/斤;低档茶也在60—100/斤。
现在茶叶价格的价值可以与历史相比较,1950年年末,麻埠市场每公斤片茶1元,大米0.1656元,食盐0.22元,猪肉0.9元,白菜0.04元,鸡蛋1角钱6个,大柴每百公斤0.7元,木炭每百公斤2.40元,可以看到当年1公斤瓜片与1公斤猪肉价格相当,可以换购6公斤大米、4.5公斤食盐、60个鸡蛋,再看现在的价格,1公斤瓜片可以换购的猪肉大米食盐已达数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之多。
中国茶叶目前国内消耗量依然占很大比重,2018年消耗量近200万吨,而出口量才40万吨左右;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7万吨,预计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因此茶叶消耗仍是刚需。
发展茶产业对于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金寨茶产业发展现状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土壤及气候都适宜茶叶生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10大生态产茶县、中国10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原产地核心区。近年来我县茶产业如日中天,发展较快。
2012年我县编制了《金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开始,打造“六安西茶谷”示范区,建设茶文化及茶园景观。按照“人均一亩茶、亩产超万元”的标准,率先建成5800亩绿色生态茶园。
2015年以来,我县在着力构建“高校+专家组+农技人员+经营主体+茶农”的农技推广模式,注重科技支撑,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校县合作茶产业联盟,整合人社、农业、妇联等培训项目,开展茶叶技术培训,年培训茶农7000余人次。
积极开拓产品市场,大力扩展销售渠道。在金寨大别山物流园新建茶叶交易市场,在朱堂、齐云冲等地建立茶叶集散地交易市场;与八马集团、华润集团、谢裕大等国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姻,在上海、无锡等大中城市建立金寨茶产品营销网点100余个。通过举办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加大营销力度,提高产品的远销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利用金寨“互联网+”大厦,开办“小隐茶人”、“三个农民”天猫网店及茶叶C店200余家,开设村级电商服务站77家,茶产品电商交易占电商总销售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依托龙头企业和茶产业合作社联合社,制订生产规程、加工工艺、品牌使用规则等,维护区域品牌形象,统一专营门店和店外广告标识,做响六安瓜片公共品牌。我县不断推进茶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提升茶叶附加值;把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茶产业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县拥有'金寨翠眉'、'金龙玉珠'和'安态'三个省级著名商标。
2017年10月,在第13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金寨县被授予“2017年度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荣誉。
如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四季春茶叶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先志,采取支部联村、支委联片、党员联户方式,培育茶叶产业大户9户,带动18户67人脱贫。
花石乡茶产业扶贫车间近2年来,流转386户茶农826亩茶园,其中贫困户25户733亩,改造提升276亩村集体茶园,实现户年均增收11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8万元。此外,还通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就业岗位,带动茶农增收11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750个工日,增收7.5万元;吸引游客观光旅游、采茶制茶体验,发展休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
2018年3月金寨县政府印发了《金寨县2018年茶产业发展工作意见》,提出了有关发展政策和措施,为发展金寨茶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8年在14个乡镇25个村30个点、2019年在17个乡镇44个村50个点成立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开展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制作实训,推广六安瓜片采摘和制作技术,实施茶园地力提升和绿色防控工程,加大夏秋茶开发尤其是黄大茶开发力度等措施。全县有各类茶叶加工厂236家,加工能力达5000多吨。全县已有30家加工厂通过了QS认证,有5家企业基地通过了有机茶产地认证,全县无公害茶园认定面积10万亩。建立茶叶合作社750余家。
2019年,全县茶园18.5万亩,总产7585吨,一产产值5.88亿元,综合产值20亿元,全县近20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主攻名优绿茶生产,其中六安瓜片产量约1500吨,产值近3.4亿元;开发“金寨红”红茶,年产量200吨,产值超1000万元;白茶1万余亩,产值达8000万元;金寨黄茶大品种,2000吨,产值超5000万元。
2019年,金寨推出了金寨翠眉特级毛尖——雀舌高山新茶、 明前金寨翠眉芽茶芽尖——高山云雾、雀舌绿茶毛尖毛峰——明前特级嫩芽、金寨翠眉明前新茶——茶农手工炒制特级黄茶、特级六安瓜片——甘甜味绿茶等高档茶叶新品种。
在茶叶采摘、施肥、修剪期间增加临时就业岗位10万余户,带动贫困人口近万户,2万多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极大地助推了我县脱贫攻坚步伐,同时还涌现出多家茶企在国际评选中获金奖,以及个人获得了国家、省、市荣誉称号。
另外,我县利用境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促进三产融合,积极推动茶叶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推进茶产业从“种茶、做茶、饮茶”向“吃茶、用茶、玩茶”多元化发展,建设“茶叶生产示范区、茶园风光观赏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体验区”。
2019年10月,在广东省英德市召开的第15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金寨县荣获百强县的第47名。茶叶综合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六分之一,形成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谷旅游等完整产业链,茶叶已成为金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收入来源,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
三、金寨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金寨县的茶叶发展极不均衡
下面是根据各乡镇2018年农业经济年报获得的茶叶种植面积或产量:
如麻埠镇:种植面积13620亩,产量1500吨,其中优茶基地6000多亩,六安瓜片500吨,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
油店乡:茶叶面积达15000亩,产量2170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200吨、六安瓜片200吨。通过瑞士IMO认证的有机茶园1650亩。全乡共有茶叶加工企业131家,其中市县级示范茶叶专业合作社16家,注册省级茶叶商标7个,该乡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产值超5000万元并出口欧洲,涌现了露雨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经营额超500万元的茶叶企业,走出一条生态立乡,茶叶富民的发展之路。境内的皖西朱堂茶叶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经营门店200余家,年交易额逾5000万元,已成为皖西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
青山镇:茶园面积12300亩,产量1700吨。
梅山镇:茶园面积15120亩,产量1683吨。
古碑镇:茶园面积7400亩,产量1484吨,
燕子河镇:产量730吨,以绿茶为主。
槐湾乡:产量377吨,绿茶353吨,其它24吨。
花石乡:产量55吨,以绿茶为主。
果子园:产量190吨,以绿茶为主。
吴家店镇:产量13吨,其中绿茶9吨,白茶4吨。
斑竹园镇:产量32吨,以绿茶为主。
沙河乡:产量87吨,以绿茶为主。
关庙乡:产量40吨,以绿茶为主。
南溪镇:产量118吨,以绿茶为主。
汤家汇:产量285吨,以绿茶为主。
双河镇:产量116吨,以绿茶为主。
桃岭乡:产量383吨,以绿茶为主。
全军乡:产量364吨,以绿茶为主。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金寨西片的果子园乡、吴家店镇、斑竹园镇、沙河乡、关庙乡、南溪镇、汤家汇镇、双河镇等乡镇的茶叶产量很小,农民种点茶,仅仅够自己喝。我县西部茶产业的发展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差别,落后很多。
2、深加工技术落后
全县在14个乡镇27个村30个点成立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基本上在东片。在金寨西部的乡镇,几乎没有规范的茶叶加工企业,群众一般只能卖茶草。如铁冲乡,鄢德清家,有茶园10亩,春季采茶时,投入4、5个劳动力,每年茶叶收入只有1万余元,原因就是他家只能卖茶草,不能深加工。
3、茶叶人工成本持续攀升,春茶采茶工缺口较大
金寨县九仙湾茶叶合作社的茶园面积接近600亩,该合作社负责人杨军表示,当地茶工的劳务费已经提高到150元/日(包吃),比二、三年前几乎提高了50元/日。即便如此,熟练采茶工很难找,而新采茶工虽然相对好找些,但其日采摘量却较低。每亩茶园人工成本在6000元以上,每亩茶叶的纯收益只有3000多元。
4、优质茶所占比重较低,茶产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2018年的产量看,优质茶仅占总产量的24%左右,绝大部分是中低档茶,所以改良茶种至关重要。
5、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好,通过对在金寨干部学院学习的外地学员进行调查,大部分人只知道六安瓜片,但对六安瓜片品尝不够,对金寨其它品种茶叶了解甚少。
四、建议
1、扩大我县西部茶产业的发展
将茶业发展列入西部各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将荒废的田地、部分低产板栗园等,尽快改造为茶园。推进六安瓜片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茶产品质量。
2.加大技术培训、产品开发及宣传力度
实施科技兴茶工程,包括从茶叶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加工——包装——销售,请农技人员予以指导,政府负责组织,并给予财政支持。依托茶叶联合体,开展六安瓜片等名茶的制作技术的师傅带徒弟培训。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培养茶叶乡土人才。加大夏秋茶开发、新品种的宣传及推广力度。
3.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机械化程度,特别是提高茶叶的深加工技术
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提供实用便捷的农业机械,进行茶叶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作业的演示示范,并对农民进行农机安全生产操作技术培训等。加大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碎、膜浓缩等技术应用,让茶叶生产从单纯的农副产品加工变为现代化的新型食品工业。
4.保障茶叶的绿色安全生产
注重茶园周边环境建设,保障茶园周边环境卫生。制定茶园投入品管理办法,建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展绿色农资示范店建设,对茶园投入品实行专门配送和服务。注重在茶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扦插粘虫板等,提高产茶效益。
5.推广机械采摘
加速实现茶叶机械化,缓解用工短、用工难的矛盾,提高采茶质量,降低成本。
6.注重抱团发展
东西北之间、乡镇村之间形成紧密联系,支持发展产业带头人,带动小农户利益链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促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