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减”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11-28
点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及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打好“组合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健康“五项管理”,治理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缓解了家长焦虑情绪。通过走访教育局基教科、督查办、教研室及部分学校,笔者就我县“双减”工作落实情况,完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夯实“双减”工作基础

成立了金寨县双减工作机构,以县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任成员。县委教育工委组建工作专班,拟定落实措施,开展综合治理,加强日常调度,跟踪评估问效。

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传“双减”工作,取得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并两次对双减落实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定期对学校进行专项督查。

二、有力执行“双减”政策

(一)校内减负情况

1.创新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

①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主题讲座、家长学校开课等多途径,宣传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细化工作方案,指导学校建立健全作业管理细则和作业公示制度。

②是强化作业育人功能。教研室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组织开展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提高教师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并要求增加体育、阅读、劳动教育等作业项目。

③是灵活作业布置形式。各校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作业,教师把作业划分为“必做、选做、不做”三个层次,切实解决“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练习”的实际问题。

④是推进作业研究深度。教研室以“减量不减质”为主题,精心组织调研,开展作业研究,建构“四多”作业模式,即作业类型多样化,作业设计多层化,作业批改多样化,作业评价多元化

2.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校内提质增效。①是积极开展试点,实现两个“全覆盖”。到2021年秋学期,课后服务工作已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服务人数达47179人,占义务教育总人数的97.13%,做到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参与课后服务教师3343人,占义务教育教师数的97.15%,外聘教师和服务人员79人。同时,在有需要的高中和幼儿园同步实施。②是设置收费上限,落实政府补贴。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参加“托管服务”的学生按照不高于2元/课时/生的标准(不得超过400元/学期/生)收取课后服务费,参加“个性化课程”的学生所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费等基础上,按照不高于3元/课时/生的标准(不含耗材费,不得超过600元/学期/生)缴纳。对于班级人数在15人以下的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2022年起,县政府按照每班每年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③是充分挖掘潜能,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学生学科作业辅导以外,红色教育活动、文体、劳动、综合实践,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二)校外减负情况

我县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截至2021年11月底,原摸排出的190个校外培训机构,已关停和注销112个,整体压减率达58.95%;其中89个学科类机构,22所转型为非学科类,65个已注销办学许可证,压减率达97.75%。

今年暑假,县“双减”办牵头组织乡镇政府和多部门深入城乡培训机构、社区、小区、学校,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专项行动,充分发动多方力量,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1人次,检查培训机构80所,查处举报线索10条,取缔无办学资质培训机构25所。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

三、浅析“双减”所处困境

1.“双减”辐射冷热不均。在山区小规模教学点遇冷:音体美教师配备不到位,课内提质增效、课后服务多样化开展存在困难。目前,我县15人以下班级还有421个,分布在124所小学、教学点,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教师匮乏,教师工作时间长的困难。同时,政府补贴每学期仅有1000元/班/学期,无力外聘专业特长人员开展特色服务。

2.家长态度喜忧参半。在“双减”推进过程中,不少家长对“双减”政策还不能完全理解,每天课后作业时长减少、考试测试频次大幅度降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量压减,但高考中考的竞争压力并未减轻,造成家长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3.校外监管机制不全。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监管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监管和处罚依据尚不明确。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问题需长期关注。少数培训机构或原培训机构教师,在住宅、酒店或厂房内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检查发现难度较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作业设计层次性和针对性还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四、意见建议

1.增设专项补贴。建议省市级政府依据中小学课后服务2022年已纳入民生工程管理这一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对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进行专项补贴。

2.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建议地方政府牵头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谨防其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3.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以切实减轻因实施课后服务、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为教师带来的工作压力。

4.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建议学校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缓解“双减”为家庭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初审 | 付紫繁  复审 | 张明  终审 | 吴继彩